老廠房的"今生":創意聚集區
四行倉庫成了具有現代藝術風格的創意倉庫,迪士尼童裝在此發布;由舊工業廠房改造而成的“八號橋”,變成了時尚創作中心;上世紀30年代典型的街坊弄堂工廠“田子坊”,轉型成為極具藝術氣息的創意集聚區……“創意產業”這個詞,相信對于不少市民來說,已經不再陌生。
據悉,上海通過舊廠房改造,如今已經建設了50個創意產業集聚區,分布在中心城 區和青浦區,總面積約達百萬平方米。同時,市規劃局、市房地資源局和各區政府正在推進建設和改造創意產業,到2007年,預計將在全市形成70-80個創意產業集聚區,建筑面積總量達100萬-150萬平方米。
城市建筑空間飽和產生創意區
“創意產業”這個詞最早起源于英國,該產業包括13個行業,并由此發展出“創意產業集聚區”這個概念———指諸多藝術、設計、廣告、公關等以創意為主的個人工作室或服務性公司,集中在一個特色區域,形成多元文化生態和創意服務產業鏈。
德國KOOPX建筑設計集團相關人士表示,其實不妨可把創意產業集聚區看作是一個 知識產權的集散地,這是一種比較新的另類辦公形式,其產生的背景一般是在城市的建筑空間有所飽和的情況下所產生的,大都利用荒棄的廠房。這類老建筑一般來說空間較大,能夠滿足個性化的要求,而且租金比市中心的寫字樓要相對便宜,比較適合中小型企業的需要,同時也能夠對于這些老建筑進行一定形式的保護。
目前上海有50個創意產業集聚區,除了個別項目如“海上海”外,基本都是用老廠房改建的。據上海創意產業中心何增強秘書長表示,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滬上有近4000萬平方米具有海派風情的老廠房、老倉庫處于閑置狀況或被廉價出租,有的甚至面臨被拆除的境地。而創意集聚區就是要利用典型舊廠房特有的建筑風格和歷史底蘊,在改造中結合創意產業的需求,注入時尚、個性的建筑元素,吸引眾多創意工作室入駐。
創意區的定位是關鍵
創業產業集聚區的產業定位是開發這類地產產品的關鍵。從設計角度來說,創意產業集聚區與一般的住宅產業模式化設計不同,可能更關注局部的功能性。比如定位為IT類的創意空間集聚區,設計師可能傾向于將建筑空間隔成更適合中小型企業辦公的面積;如定位是服裝設計方面的,那么很有可能會在整個創意產業集聚區中設計一個公用的T臺,以供服裝設計發布。當一個創意產業集聚區形成了主題之后,也就會對入駐的企業的產業類型有所選擇。
據悉,目前上海的創意產業從大范圍劃分為三大類:一是文化類,二是設計類,三是建筑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