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制造業工廠選址非企業正常經營性活動,大多數制造業企業沒有政府事務專員,所以很多企業家在進行新工廠選址時一頭霧水,本文總結了制造業工廠選址企業需關注的重點及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

供應鏈
靠近客戶或原材料,能夠縮短供應時間、節省物流成本、降低采購費用。
2020年筆者曾為某機加工企業提供選址服務,企業主反復問詢,推薦的廠房周邊是否有成熟的上下游配套企業,并明確表示在蘇州現有工廠即使租金很高,但是現有工廠5公里范圍內需要加工的所有配件齊全,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2021年筆者曾為某大型機械加工企業提供選址,企業方多次強調,自己的客戶都在蘇南及浙江地區,所以他們新工廠選址一定不能夠離的太遠,否則運輸成本過高,企業將失去競爭力。
優惠政策
針對企業的優惠包括土地、稅收、設備、房租補貼、人才和高管稅收補貼等,以及地方為了引進某家企業,為其「量身定做」的特殊優惠政策。
2018年筆者曾為某醫療器械零部件企業選址,企業主對政府政策極為重視,當我們推薦的園區提供的政策遠超企業預期時,2周內企業決定了投資并與園區簽訂了投資協議。

人才招聘
以創新研發為主導的高科技行業(人工智能、物聯網、生物醫藥、半導體等),它們需要管理和技術方面的高層次人才,因此,這些企業選址主要集中于科技和經濟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及周邊城市。
2020年筆者曾為某半導體材料企業提供選址服務,企業是2017年落戶蘇北某開發區,3年時間只招到1名符合條件的本科生。企業為此極為苦惱,2020年有意將生產基地搬到蘇南或者蘇中地區。
另外,上海深圳蘇州等一線城市外遷企業,有不少會選擇周邊車程2小時左右的園區作為投資目的,其目的也是為了留住原來的有高層次人才。

基礎設施配套
一是研發生產配套,如水電、排污、通信、交通等;
二是商務生活配套,如酒店、餐飲、會展中心、咖啡廳等;
筆者曾聽一位園區朋友提起,區內有一家本土上市公司,由于園區在鄉鎮,周邊生活配套相對較弱,企業創始人以新聘任的CEO抱怨周邊沒有星巴克為由,將研發及總部大樓搬遷到企業所有在地級市市中心。

營商環境
企業可能經常會聽到因領導換屆、規劃改變等因素導致原有政策無法兌現或政府口頭承諾(如政府承諾辦理某種資質并讓企業先落地,結果后面發現只是緩兵之計)。
筆者客戶基本集中在江浙滬地區,并且以上海蘇南蘇中浙北地區為主,就我們目前合作的政府及園區來說,我們沒有遇到政策不兌現情況。我們相信隨著長三角發達地區幫扶欠發達地區時間越長,政策無法兌現這一現象將會越來越少。

環保、能耗
制造業企業選址時一定要格外重視環保及能耗問題,針對近幾年制造業企業選址失敗案例我們有做過統計,90%的企業成功簽約落戶后,又不得不從新選址,都是因為環保或能耗問題。
企業同時需要關注政府在該項目上環保及能耗的審批時限以及權限,審批權限越向上則需要花費的時間也越多,需要放入充分的緩沖時間,同時不確定性也會加大。

地塊、廠房
政府或園區提供的廠房及地塊是否符合企業現有狀況以及未來5-10年的發展也是選址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項。
在我們為制造業企業提供選址過程中,我們發現正規產業地產開發商及政府廠房,相對與企業產生的矛盾及糾紛較少。
很多企業在租賃廠房時,容易忽視廠房消防等級,如生產產品與廠房消防等級不匹配,后續消防等級升級成本也是極高的。
如有條件對地塊進行預勘也是很有必要,某上市公司2020年選址落戶某國家級開發區,由于前期沒有對地塊進行盡調,簽訂投資協議后,發現地塊下方有溶洞,地基處理成本非常昂貴,最后不得不重新選址。

購地企業
江浙滬地區工業高度發達,工業土地指標及地塊相當短缺,如企業想進入國家級、省級開發區&高新區,自行購地自建廠房,如滿足以下某一項條件,則拿地成功概率會加大。
① 可以注冊外資到賬
② 項目總投資規模較大
③ 企業所處行業與當地重點發展行業一致
④ 企業在所處行業屬于行業前5,畝均產值稅收高于當地要求
當然影響企業選址的要素還有很多,列如政府是否有產業基金配套?當地是否有集裝箱出貨碼頭?政府是否可以幫助企業對接當地市場?等等
最后希望每一個制造業企業都能夠找到合適自己的園區及政府,畢竟這幾年做制造業都挺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