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發揮企業和企業家能動性,營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這是今年夏天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的要求。三個“敢”字,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期待之情可見。
外企敢投!“敢”的背后是什么,拂去不確定性的迷霧,更顯深長。
“敢與不敢”之間,市場預期和潛力價值是繞不開的因素。正所謂“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敢投,就是投下信心一票。
近日,韓國NBN news發布了《韓國元素助力合肥打造“世界顯示之都”》新聞,聚焦隔海相望的中國,定位在不靠江、不臨海的內陸城市——安徽合肥。
報道生動展現了一群因“顯示”而來的韓國工程師、管理者,他們跨洋來到合肥,工作在全球領先的半導體顯示產業,講述自己身處中國企業、觀察中國的真實感受,娓娓道來一幕幕“合肥人與韓國客”的趣事。
這里很友好,有投身研發一線的技術專家,還有為美好生活而奮斗的普通員工,辦法一起想,事情一起干,努力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這里也很溫馨,街頭巷尾、大大小小的韓餐館,在泡菜、烤肉、辛拉面的煙火氣中,他們在服務員“有好贊”的接待語中,驚喜嘗到了正宗的家鄉味道。
有來有往,有交易,更有交情。
兩個多月前,合肥就派出經貿代表團,遠赴韓國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
7天、8個城市、洽談推進12個重點項目、總投資近20億元。
合肥經貿代表團在韓國簽約項目
誠意滿滿,自然收獲滿滿。
這些涉及顯示及半導體產業上游關鍵材料和裝備核心配套,落地后將進一步完備合肥市顯示及半導體產業鏈,提升產業競爭力,塑造產業新優勢。
外資企業看好中國,看中的是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超大規模市場。
合肥亦是如此,這是一座快速發展、開放包容的城市。
近十年來,美國康寧、德國大陸馬牌、德國采埃孚、日本日立建機、日本住友化學、法國液化空氣、荷蘭殼牌等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均在合肥投資興業。他們比以往更理解、更看重合肥市場。
昨日,大眾安徽首臺預量產車型下線,標志著大眾安徽向2023年首款新能源車型全面投產邁出了關鍵一步,這里也將成為大眾汽車在華工廠中自動化率最高的車間。
向前看,發展路徑逐漸清晰;向外看,開放視野才會廣闊。
作為開放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外資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外企投不投,要看營商環境優不優。
合肥把重大活動、展會、論壇等轉化為外資招商的“談判桌”“簽約室”。今年以來,已經陸續舉辦各類展會及重大活動127場,平均每月達10余場,接待來賓有200萬人次!
在世界制造業大會上,開展對德交流活動、跨國公司對接活動,外資招商工作逆勢上揚。
1-10月,全市有61家外資企業增資,累計增資6.66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FDI)11.4億美元,同比增長16.9%,良好的營商環境正在催生一場場外資與中資的“雙向奔赴”。
有時經濟數據是客觀“冰冷”的,但背后的的感召力和和影響力卻無比強大。
一聲汽笛,一路奔跑,一直趕超。滿載“合肥造”的冰箱、洗衣機等白色家電、汽車等產品,成為“現代絲綢之路”上的“常客”。
2022年,是合肥中歐班列的第五年。五年間,汽笛聲響徹歐亞大陸,編織出一張國際物流網絡,開行線路已貫通阿拉山口、霍爾果斯、滿洲里等七大鐵路出境口岸,點對點直達德國、俄羅斯、法國等18個國家,漢堡、杜塞爾多夫、布達佩斯等87個國際站點城市,基本實現了對歐洲的全覆蓋。
一列滿載汽車及零配件的合肥中歐班列從北站物流基地駛出。
今年以來,中歐班列帶動力和輻射力不斷增強,前十個月累計發運671列,超去年全年發運總量,同比增長23.1%。
還有幾天,12月14日,新橋機場將正式開通合肥到德國法蘭克福的國際客運航班。這是近三年來我市國際客運航班首飛。
千萬里我追尋著你。那就快一些,再快一些。
信息來源:合肥市廣播電視臺
圖片來源:張正朋、宋炎駿
責任編輯:周悅
掃一掃,加入【產業地產學習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