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優化營商環境“6.0版”行動方案昨天公布,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地區、重點對象,從四個方面入手推出27個大項、190多個小項的任務措施。這份《上海市加強集成創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即“6.0版方案”),既與最新的國際營商環境評估標準對標,也兼顧上海特點,尤其是國家戰略任務以及歷年營商環境改革成果,通過進一步拉長長板、補齊短板,力爭將上海建設成為國內營商環境標桿城市,進一步提升上海營商環境國際影響力。
凸顯“企業導向”
從2018年開始,上海連續5年在歲末年初發布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并通過全市性會議加以部署,體現了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決心與恒心。最新發布的6.0版方案,從“深化重點領域對標改革,提升營商環境競爭力”“優化全生命周期服務和監管,提升市場主體滿意度”“支持重點區域創新引領,提升營商環境影響力”和“組織保障”等四方面,提出190項措施。由此,上海過去5年累計推進的營商環境相關改革舉措已接近千項。
據市發展改革委介紹,新發布的6.0版方案,一方面注重政策的延續性,與前5個版本相銜接,同時發力創新性,通過深入推進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并與世界銀行最新評估體系對標,加強制度創新。此外,新方案還著眼于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等多維度的集成創新,進一步提升上海營商環境綜合性優勢。
事實上,過去5年,上海營商環境改革的一大經驗和財富,就是突出改革實效,以市場主體的感受為首要標準,新版方案也延續了這一價值取向。據透露,在新方案制定完善的過程中,有關方面深入走訪企業,將他們的痛點、難點作為改革深化的著力點。
創新亮點頻現
雖然過去5個版本的上海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已累計落實750多項舉措,但6.0版方案仍然實現“創新不停步”,一大批新做法、新制度讓人眼前一亮。
比如,新方案提出,要在上海全面推行“樁基先行”,也就是在建設工程的許可辦理中,將樁基與主體工程的審批分開。過去,該做法的受益主體被限定于重大工程,今年的改革則會將其推廣到所有建設項目,預計該措施能至少讓建設工程提前一個月開工,幫助企業節省大量時間和經濟成本。
再如,根據新方案,上海將在水、電、氣、網等公用事業領域,推行“服務可靠性管制計劃”,將定期公布公用事業的服務質量數據,并在不達標時探索進行補償或懲罰。可以預見,此舉將使在滬企業獲得更穩定、高質量的市政公用設施供給。
規范有關執法部門的日常監管行為,避免“一刀切”“運動式”執法,是新一年度上海營商環境改革的重點之一,方案就此提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做法,包括為防止任性執法,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在市場監管、城管、消防、交通運輸、生態環境等領域,完善“執法工作指引”和“標準化檢查表單”;圍繞哪些輕微違法行為可依法不予行政處罰,要建立相關“清單制度體系”,擴大企業的受惠面。
數字化助力改革
新發布的6.0版方案十分注重數字化轉型與營商環境改革相結合。
說到政務服務數字化,“一網通辦”是當仁不讓的主角。過去,“一網通辦”似乎側重于面向市民提供服務,而根據6.0版方案,未來的“一網通辦”將更加強化企業服務,比如:“一網通辦”即將推出“隨申辦企業云”移動App,“12345熱線”即將設立“企業專席”,以加強對企業訴求的快速響應和解決。圍繞高頻證照變更聯辦、企業員工錄用、商事糾紛化解解決、知識產權保護等企業服務重點領域,“一網通辦”將在今年進一步推動相關“一件事”落地,整合原先分散在各部門的服務和許可事項,以統一的界面和流程提供給企業。
不止是“一網通辦”,“一站式”也是新版方案的重要關鍵詞。在施工許可、市政公共基礎設施報裝、涉外商事糾紛解決、企業知識產權服務等領域,新方案都提出了建設提升“一站式平臺”的要求,而在全市公共就業服務、公共資源交易、企業破產信息查詢、涉企政策發布等方面,方案也都對建立統一的數字化平臺作出部署。
方案還提出,為支撐政務服務的優化迭代,上海將推行構建三個“碼”,分別是依托電子營業執照系統,推行“市場主體身份碼”;通過深化信用監管試點,推行“市場主體合規一碼通”;通過全面部署全市統一的綜合執法系統,在相關案件中實行“一案一碼”。
聚焦重點地區和主體
聚焦重點區域、重點主體推進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將成為上海新一輪改革的重頭戲。
浦東新區、臨港新片區、張江科學城、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這5個重點區域既是國家戰略任務在上海的重要承載區,也將在新一輪改革中承擔更多創新引領、先行先試的任務。對這些區域,6.0版方案分別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定位和部署——浦東新區定位于打造“營商環境綜合示范區”,臨港新片區要打造的是“營商環境制度創新高地”,而張江、虹橋商務區、長三角示范區則分別聚焦科創、國際商貿、長三角一體化,打造特色營商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還重點聚焦一大類服務對象,就是中小微企業。針對它們的痛點和需求,新方案從金融服務、企業服務、信用服務、法治保障包括破產服務等方面入手,部署了大量具體舉措,既凸顯上海為各類主體一視同仁營造開放、規范、公平、高效市場環境的初心,也有利于讓最廣泛的群體享受改革紅利。
本文來源:浦東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