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9日
《解放日報》刊發深度報道
《太倉速度的底氣和追求——一個中國式現代化城市發展的人文經濟實踐透視》
聚焦我市以“優無止境”的營商環境
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太倉,毗鄰上海,是蘇州面積最小的縣級市,自1993年撤縣建市以來,不斷取得新突破。30年來,太倉地區生產總值擴大30倍,德企數量從0增長到近500家。快速發展的背后,是優秀的營商環境作為重要支撐。位列營商環境評價江蘇省第二、蘇州各縣市第一的太倉,讓眾多企業紛紛集聚而來。
“為什么選擇太倉?”這里既有歷史文化傳承,又有高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最舒心、最有感”是這座城市營商環境的直接呈現,速度是這座城市的鮮明標識,這種速度不僅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速度,還是為服務企業“拼”出的速度。
來自四面八方的能量,正在婁東大地匯聚。太倉人以“優無止境”的自我要求和全力突破跨越的努力,展現出愈發強勁的活力與發展勢頭。厚文精工的蘇州,是江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排頭兵”,而太倉則是這全局光彩中的一域亮點。在太倉,人們可以看到中國式現代化和人文經濟學實踐樣本的鮮明剖面。
為企業“拼”速度
“企業如果需要,我們就可以做到。”太倉市委書記汪香元曾如是說。對于一個擁有超1200家規模以上企業的城市而言,這樣的表達需要底氣。如果掀開太倉政府服務的一角,則會發現,底氣背后離不開太倉為企業“拼”速度的決策和執行能力。
今年8月,蘇州奧智智能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奧智智能)成功入選國家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在此之前,企業于去年入選江蘇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先后兩項重要成果的申報成功,卻是在太倉政府的“催促”下完成的。
作為一家專精特新企業,奧智智能體量不算大,專職項目申報經驗不足。2021年,太倉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通過嚴密的篩選,發現奧智智能具備申報江蘇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資格,政府人員隨即專門帶隊前往企業,為企業解讀政策、匹配條件、梳理材料信息、明確時間節點,幫助企業完成申報。
兩次順利入選名單,讓企業倍感驚喜。回想申報之初,企業董事會秘書周飛燕感慨:“由于企業本身體量相對不大,在政策解讀、項目上報等方面經驗不足,實際上當時連我們自己都覺得勝率不高,不是很自信。”
“不論企業規模大小,我們都一樣服務到位”是太倉政府對于企業的真誠態度。這也成為太倉企業安心發展、茁壯成長的重要基礎。自從2004年落戶太倉以來,奧智智能產品已由單一裝備擴展到目前含自動化工廠、生產管理信息化產品在內的14大類產品序列,其裝備產品行銷全球近20個主要工業國家,近兩年更是成為全球銅管行業中整體解決方案和生產裝備技術的創新發展倡導者。
如果說為中小企業“拼”速度靠的是精準服務,為大企業“拼”速度則靠的是“引擎”。數據顯示,今年到目前為止,太倉全市122個新增新建重點項目上半年全部開工,從項目立項到開工平均審批時間縮短為6天,從土地摘牌到發出施工許可證,平均不到30天,實現“拿地即開工”常態化,立項及施工許可證環節“即辦”。其中一省級重點項目更是“一天發4證”,同時取得用地規劃許可證、工程規劃許可證、圖審合格證及人防審核決定書,并于次日取得施工許可證。
驚人速度背后,是太倉創新推出的“標準地+雙信地+定制地”供地模式、“三線平行”審批模式等提供的動力。在“標準地+雙信地+定制地”模式下,政府可以承諾成交即發證、交地即開工、竣工即登記,只要企業承諾項目投資符合合同約定的各項標準,政府也承諾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據太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成員、土地儲備中心主任王近介紹,目前該模式已服務太倉211家企業、涉及土地出讓面積9300多畝。
與此同時,為讓政府服務更加高效,太倉在全國首創的土地報批、設計審圖、招投標“三線平行”審批模式,使得開辦企業、重點項目審批平均用時分別縮短至0.56天、6天。此外,太倉還推出“涉企不動產登記”等36個“一件事”,實現“0材料掌上辦”,并在江蘇全省率先實現企業開辦“七合一”,確保事項自動觸發、即審即辦,實現電子營業執照、電子印章、電子發票的電子化全覆蓋。
在“拼”速度上,太倉不止于為企業服務,還展現了超前的眼光和敢于嘗試。一個月前,中歐(太倉)綠色數字創新合作區碳中和試點項目正式啟動,這一項目目標是中歐共建“數字零碳產業園”。綠色低碳既是當今世界潮流,也是未來發展方向。專業人士認為,這一項目的啟動,將進一步“激活我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市場、綠色投融資新市場、碳中和數據交易新市場”。
恒定的太倉“跑道”
企業要想跑得快,不僅需要便捷的辦事效率,還需要可靠而確定的“跑道”,這是企業和城市得以安心、無憂地拼速度的保障。“恒定、確定的營商環境,就是要將政府服務做到企業主心里,政府如同一位默默的保姆,要讓企業真正有需要的時候,感受到政府服務的無處不在和高效率。”汪香元說。
開發一個線上平臺,并不難,難的是背后的程序簡化和流程再造。為了更好服務企業,太倉“一網通辦”實現將項目建設過程中35個事項全部網上平臺智能化辦理,將原先開辦企業所需的7個環節整合成1個環節。
“想用‘數字跑路’代替‘群眾跑腿’并不容易,因為數據本身不會跑路,就像人開車一樣,需要導航,因此我們不斷通過優化流程來讓數據正確地跑路。”太倉市行政審批局黨組書記、局長蔡健介紹說。目前,太倉“一網通辦”平臺實名認證用戶已超該市常住人口的55%,2086個事項可以在網上辦理,占全部政務服務事項的97%,并同上海實現26個高頻事項跨省通辦。
支撐太倉速度的還有專業而精準的服務。太倉擁有“德企之鄉”這一“金字招牌”,為了在司法方面給予德企更好的服務,太倉聚力優質資源設立“五庭協同巡回審判點”和“對德合作司法服務工作站”,通過與蘇州國際商事、知識產權、勞動、破產和互聯網5個專業法庭以及太倉商務、市場監管、人社等部門聯動協作,圍繞德企產權保護、勞動用工、知識產權保護等內容,建立“院庭協同”和“府院聯動”等機制,助力對德合作高水平對外開放。
對于有投資太倉意向的德企,太倉法院將全周期訴訟服務前置到最前端。“法院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司法解答意見最具權威性。我們將法律咨詢推到最前端,介紹中國相關法律規定,提示德企預防經營風險,可以讓德企更好感受到太倉優質的法治營商環境,更有信心投資太倉。”太倉市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曉江說。
同時,太倉還同步“導流”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向產業集聚、向園區下沉、向企業的痛點難點延伸。今年以來,太倉聚焦港口物貿、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集群發展需求,建立太倉市港產城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設立“藥谷”巡回共享法庭。嘉昆太三地法院司法協作機制,更是在立案、審判、執行等方面,為跨域涉企糾紛解決,提供了新的實踐參照。
為更好服務保障包括德企在內的廣大外資企業在太發展,太倉市公安局在德國留學生創業園建立了德企服務站,并會同太倉歐商會聯合進駐辦公,開展各項對企服務工作。國網太倉市供電公司建成江蘇省首個中德產業園“開門接電”示范區,據國網太倉市供電公司營銷部主任余小毛介紹,截至目前,太倉市省級園區開門接電示范區覆蓋率達100%,示范區內企業實現百分之百開門即可接電。

在技能人才支撐上,太倉開展具有本土化特色的雙元制教育。自2001年建成在華首家德資企業專業工人培訓中心,太倉已成立10多個雙元制培訓中心,培養了上萬名學徒。2021年更是實現德國職業資格和中國職業資格比照“雙向互認”的關鍵性突破。今年9月AHK學院即將實體化運營,為人才發展提供更好平臺。“‘雙元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均圍繞企業、產業和地方發展需求進行,從最初服務德企發展,到如今已成為地方產業布局的重要一環。”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周曉剛說。
打造恒定跑道,更需要恒心,這在太倉航空航天產業發展上體現得更為突出。作為太倉“3+3”產業創新集群重要之一,太倉做好了“10年沒有多少稅收,沒有多少產值”的準備,作為代表制造業塔尖水平的航空航天產業,是太倉堅定布局的方向。太倉人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這將成為太倉又一塊靚麗的金字招牌。
讓服務更加可感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其次是現在。”長期以來,太倉始終堅持種樹栽花,以更好招蝶引鳳。打造“最舒心、最有感”的標桿示范是太倉聚力進行的實踐,在汪香元看來,營商環境優無止境,“要拿出一流的標準、一流的作風,精益求精打造最優營商環境、筑牢最強比較優勢,為拼出‘太倉速度’,全力突破跨越。”
太倉正在推行的“5E·太舒心”品牌,體現了太倉的營商服務理念,辦事最便捷(Easy)、服務最高效(Efficient)、市場最公平(Equal)、治理最電子化(Electronic)、投資最具活力(Energetic)的最優營商環境在不同方面得到印證。
對于小微企業,太倉提供“承諾即入制”服務,申請人只要做出相關承諾,即可直接給予辦理,并配套“一業一證”綜合許可,實現企業準入即準營。落實和推進涉企“免罰輕罰”清單制度更是讓企業直接受惠。據太倉市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林峰介紹,通過落實涉企“免罰輕罰”清單,從去年到現在,太倉市已在874件符合要求的免罰案例中,為企業減免2177萬元。
長期以來,太倉年年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政策,如今已升級至“6.0版本”,在“5E·太舒心”品牌的引領下,太倉深入實施減稅降費、穩崗惠企等各項政策,實體化運行企業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推動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精準直達”。為了能夠匹配企業的產能發展需求,國網太倉供電公司甚至能在企業增容改造過程中,做到不停電作業,使用戶無感切換,不影響正常生產。
“企業的需求千差萬別,為了讓在太企業能夠舒心、安心,我們一直千方百計提升服務水平,企業服務中心背后,是所有政府服務人員,進一扇門、上一張網,便能辦成所有事。”太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萬芬奇介紹道。
為了讓來到太倉的人能夠安居樂業,太倉還使出首次考察補貼、青年人才驛站、人才公寓等一連串“殺手锏”。首次到太的求職者,均可申請考察補貼,據介紹,首次考察補貼推出2年多以來,已有1萬多人申請,8000多人拿到補貼,近3000人最終留在太倉。
當前,太倉能夠自信而有底氣地告訴所有人——“人到太倉就有房”。太倉現已推出投用5059套人才公寓,接下來將完成1萬套人才公寓的初步建設目標,構建完善教育、醫療、休閑等全方位人才“生態圈”。細看太倉,這座以發展速度而表現突出的城市,實則“拼”的遠不只是速度,更有長期積淀的人文溫度和久久為功的城市厚度。當人們再問起“為什么選擇太倉?”時,將聽到這樣的答案——為什么不選擇太倉?
來源:太倉發布
產業地產專業自媒體【園區產業招商】
超過22000園區招商人關注了我們!
強烈推薦您關注
關注公眾號:園區產業招商
自動加入產業地產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