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在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啟動運行暨首批產業專項基金組建情況。全省首批14支產業專項基金,選擇7個設區市先行設立。其中,徐州市設立總規模30億元的江蘇省智能制造(徐州)產業專項母基金。
這批產業專項母基金定位為“耐心資本”,指的是長期投資資本,也就是對風險有較高承受力、對資本回報有著較長期限展望的資金。江蘇省智能制造(徐州)產業專項母基金,是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設立的,系全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中唯一以智能制造為主題的專項基金,契合徐州產業發展特點,符合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踐要求。
為何設立智能制造產業專項母基金?
近年來,我市積極搶占戰新產業、未來產業發展新賽道,不斷完善產業發展新生態,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聚力資源整合、產投融合、要素聚合,構建形成了以政府投資基金和國企投資基金為主體的基金矩陣,全力賦能“343”創新產業集群。全市累計設立總規模超600億元的政府投資基金、560多億元的國企投資基金,有力支持了徐工機械、協鑫集團、博康信息、廣東先導等94家本土企業和重點招商項目高質量發展,投資的百甲科技、微導納米等46家企業成功上市,魯汶儀器、鑫華半導體等46家企業正在上市輔導。徐州市政府投資基金先后獲得融資中國“中國最佳政府引導基金”、投中榜“中國最佳私募股權投資引導基金”、清科“中國政府引導基金50強”等10余項榮譽。
強化金融創新,壯大“耐心資本”,是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之所以在徐州設立全省首支智能制造產業專項母基金,主要還是因為徐州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基礎和優勢。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徐州產業發展起步較早、基礎扎實,獲批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和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去年躍居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22位。以工程機械為主體的智能制造,是徐州最具影響力、最有競爭力的“看家”產業。
截至目前,產業鏈已集聚規上企業510家、上下游配套企業1200余家,形成了以徐工集團、卡特彼勒、利勃海爾等為代表的“一超一大多強”企業梯隊,產業營收約占全國1/5,相繼入選首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具備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的現實基礎。對于徐州來說,設立智能制造產業專項母基金,是放大產業發展優勢、提升產業能級水平的有效舉措和關鍵抓手。
智能制造產業專項母基金如何架構?
新質生產力的本質在于創新,但是在科技創新最終落地、產業成勢之前,往往需要堅持“長期主義”,創新者“不能急”,資本同樣“不能急”。
據了解,徐州智能制造基金擬設總規模30億元,采取有限合伙制,按照“1+4”體系設立,即由1個省級母基金和徐工集團、徐州市引導基金、徐州金龍湖產業基金、徐州高新區產業基金等4個市級產業基金共同出資組建,由徐州市屬國有企業國盛集團負責運營管理。
基金將秉持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發展、現代化管理,采取母子基金+直投的多元化方式,引領帶動更多金融資本、產業資本和社會資本參與,充分發揮產業基金“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同時,進一步明晰政府性基金和市場化基金定位,更加充分地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撬動作用,加快建立合作共贏的正向激勵機制,形成優勢互補的協同效應,吸引智能制造產業長期資金、頭部企業向江蘇、向徐州匯聚。
智能制造產業專項母基金投向哪些領域?
“耐心資本”對于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意義重大。這一次,江蘇拿出真金白銀,投資“未來”,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題中應有之義。
產業專項母基金就是要發揮創業投資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作用,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科技創新的鮮明導向,本批智能制造產業專項母基金將聚力聚焦江蘇“1650”產業體系和“51010”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徐州市“343”創新產業集群,重點投向工程機械、安全應急、特種車輛、高端數控機床等有優勢、有前景的產業領域,培育扶持更多具有“含新量、含金量、含綠量”的產業項目,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以基金培育產業、吸引資源、促進轉型的良性循環,為全省智能制造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注入澎湃動力。
下一步,我市將以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啟動運行為契機,落實好國家和省關于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和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相關要求,加快推進徐州智能制造基金的組建運作,更好發揮基金資源集聚、項目對接和產融服務作用,吸引更多優質社會資本、優秀管理機構、高端投資人才和產業資源落戶徐州,助推產業力量與資本力量“雙向奔赴”,努力為全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打造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作出更大的徐州貢獻。
來源:徐州發布
400-0123-021
13391219793
考察對接請加微信
鏈接優質廠房土地資源+強勢政策支持
服務區域:中國大陸、泰國、印尼、越南等
更多廠房土地載體請點擊查看【園區產業招商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