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上海浦東新區高橋鎮的居民來說,與危險貨物“比鄰而居”的日子終于要結束了。據9月21日《解放日報》報道,20日,上海最大的公共危險貨物倉庫——上海港城危險品物流堆場正式實施搬離,數百只危險品集裝箱逐一清場。與此同時,上海港新的危險貨物倉庫將在蘆潮港投入使用。
導致上百人遇難的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確實讓不少城市管理者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有的城市公布了危險品企業和倉庫分布圖以便讓市民知情,有的城市則對危險品行業進行系統大排查。但像上海這樣及時搬離危險品倉庫的城市,還不多。
顯然,與市民活動區域處于不合理距離的危險品倉庫,多存在一天就多一分危險。雖說在天津港事故之后,幾乎每個城市都對危險品倉庫進行了檢查,但這種“運動式治理”恐怕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安全威脅。
目前最能給人以安全感的防范措施或許就是盡快搬離那些處于人口密集區的危險品倉庫。上海此番搬離效率折射出治理決心。其他城市的危險品倉庫是否都處于合理范圍,有多少需要搬離,何時進行搬離,對這些問題,市民未必清楚。
需要搬離危險品倉庫的城市不僅僅是上海。這些年來,化工產業在很多城市發展迅猛,但往往也很無序。每個城市的管理者都應該意識到,建在不合理位置、不符合相關規定的危險品倉庫無疑是潛在的“炸彈”,隨時都有可能制造悲劇。惟有早日下決心搬離,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市民安全。
不可否認,搬離危險品倉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涉及選址、環評、建設、安評、搬遷等諸多環節,不是說搬就能立即搬的。即便如此,也應該公開詳細的搬離計劃,比如哪些危險品倉庫必須搬離,準備搬到哪兒,有這種計劃安排,市民也會放心一些。
按照國家有關部門2001年出臺的《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開業條件和技術要求》,大中型危險化學品倉庫應選址在遠離市區和居民區的主導風向的下風向和河流下游的地域;應與周圍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線(公路、鐵路、水路)、工礦企業等距離至少保持1000米。凡是不符合這一規定的都應搬離。
如果某些地方政府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及時搬離那些威脅市民安全的危險品倉庫,國家有關部門應該統一摸底,限期搬離。搬離之后,還要對倉庫所在地周邊環境等做相應處理。對安放危險品倉庫的“新家”,也須層層把關,嚴格落實相關規定,環評、安評都不能應付了事。(張海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