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一直以來的觀點,房地產熱并非房地產單一的原因,實際上引起2006年宏觀調控的原因,并非房地產本身,而是跟整個宏觀經濟現狀相關。長期的貨幣流動性過剩、低利率、進出口順差、銀行存貸差、銀行上市、人民幣升值五方面因素共同造成了房地產投資熱。
前摩根斯坦利亞太區首席分析師謝國忠也認為,房價上漲的重要原因來自于地方財 政和中央財政之間稅收的不平。由于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比起中央源頭要少,但是支出卻更大,因此長期以來形成依賴房地產發展以補貼地方財政的慣例,這是地方政府對房價推波助瀾的根本原因。
著名經濟學家蕭灼基提出:“降低房價的一個途徑是降低成本,政府首先應該從降低土地批租價格入手,其次要減少稅種。”
顯然,要想平抑房價,今年必須要改變目前的現狀,從更深的層面給予政策性的調整。
房地產已連續幾年一路高歌。謝國忠提出,房地產是地域性很強的產業,但是當房地產金融占主導的時候便成為全國性的,而全國性的房地產市場將受到經濟周期的影響,他預測國內房地產的谷底將在2008年或者2009年。基于整體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少業內人士也認為,房地產業將在明、后年走向低谷。但今年由于土地供量受去年政策調整產生滯后以及整體經濟向好、人民幣升值、奧運等諸多因素的作用,中高檔房價格無疑仍會上漲,而這將使整體房價被拉動上漲。
業內人士認為,在現有政策基礎上,隨著宏觀調控的深入,房地產市場將朝著穩定方向發展。比如,股市漸成牛市,過剩貨幣開始從房地產外流;進出口順差也開始減少。聶梅生認為,全國房地產投資會漸漸平穩,未來房價不會大漲大落,中等收入人群的住房前景是良好的。
產業結構性調整急需到位
房價漲幅速度過快、供應結構性失衡是一個重要原因。2006年,政府已經清醒地意識到,要想平抑過快增長的房價,必須使商品房市場和保障性住房市場兩條腿都健全起來,進而對房地產做出結構性調整。有關中低階層住房的限價土地政策、建設部等九部委“70%·90平方米”的政策框架已經推出。但從目前看,這些重要的政策在實施環節沒有得到很好落實。
由于“70%·90平方米”政策推出后,其相關細則至今尚未出臺,北京已經有許多項目被“低調放行”,同時延遲了諸多項目的上市時間,致使這一被認為2006年最具威力的新政在執行環節大打折扣,加劇了市場供需的緊張局面。
盡管政府方面強調,“70%·90平方米”政策須與“十一五”規劃同步執行,但據偉業顧問了解到的市場情況看,目前90平方米以下的供應量不足整體的30%,2007年新增項目受“70%·90平方米”限制的數量也很有限,此政策對住宅供應結構的影響在今年暫時無法體現。
“70%·90平方米”政策的目的并非是大戶型、小戶型的調整,而是要完善保障類住房的供應結構和供應體制。顯然,2007年房地產市場急需這一政策的執行細則的出臺,這項對房價產生明顯影響的政策將是社會各界期盼的。
同樣,限價房的提出在2006年著實吸引眾人的目光,限價房備選用地入市早晚關系到2007年低價商品房的供應量,對市場價格會產生一定影響。但在北京,去年18塊限價房備選土地推出后,卻因缺少土地招標細則和“限戶型、限房價”的執行細則后續工作難以推進。限價房與經濟適用房如何區別,“限價”是否應采取動態定價,如何限定買家范圍以及怎樣確立退出機制等問題,已經成為今年老百姓非常關心,政府相關部門急需解決的一大現實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