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生
江西省決定將在近期出臺十項“鐵律”,以確保全省中低收入家庭只用8~10年“凈”積蓄,就能買得起80平方米左右的經濟適用房。江西省政府還將與各市市長簽訂相關責任狀,如果中低收入者買不起房,將追究市長的直接責任(新華網11月10日報道)。
可我覺得,中低收入者買不起房追究市長責任,真正落實起來并不容易,甚至有些不太可能。
眾所周知,中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成了當前相當緊迫的民生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政府又面臨著互為對立的三種角色:作為土地供應主體的經濟人政府,作為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者的公共財政政府,解決窮人住房問題的公共福利政府。正是因為政府這三種角色的交叉,使得解決中低收入者買房問題的矛盾錯綜復雜。
在沒有相應的制度設計情況下,能讓政府抑制其經濟人理性、強化公共理性、按照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原則進行實質性決策嗎?
對此,筆者表示質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