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經濟發展空間,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上海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也是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戰略的主要手段。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上海過去五年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2013-2017年是產業結構調整攻堅突破的關鍵五年,上海堅持鎖定區塊、鎖定項目、鎖定時間、鎖定責任主體,將產業結構調整從最初以被動調整高耗能項目促進節能減排,擴大到主動調整“三高一低”企業服務于經濟轉型發展,再逐步轉向以戰略性調整推進重點區域整體脫胎換骨、轉型升級。提前完成了國家任務,加快優化了產業結構、產業布局和就業結構,有力支撐了城市安全、環境整治及土地減量化等重點工作,為發展先進制造業騰出了寶貴空間。
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在過去五年間,上海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的化解落后及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共完成產業結構調整項目逾5000項,節約標煤能耗合計超過300萬噸,騰出土地近15萬畝。項目數量、騰出土地面積呈遞增趨勢,2015年為歷年最高。
重點區域快步拓展。2013-2017年間,產業結構調整實現了“單項拔點”向“成片整治”轉型,完成了松江新橋、青浦練塘等12個重點區域專項,正在推進普陀桃浦、浦東合慶等17個重點區域專項,著力支撐工業區轉型升級、198區域土地減量、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郊野公園和外環生態經濟圈建設。
調整成效多維顯優。產業布局結構不斷優化。焦炭、鐵合金、平板玻璃、皮革鞣制全行業退出,鉛蓄電池、磚瓦完成行業整合,外環線內傳統紡織印染、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完成調整,鋼鐵行業除寶鋼外完成行業整合。水泥行業已無爐窯生產熟料。
重點區域科技創新要素集聚。推動浦東張江、嘉定南翔、奉賢新城等12個成片區域專項轉型調整,騰出土地超過1萬畝,引入中國商飛研發中心主體項目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推進的17個專項將側重產業能級提升、轉型發展、減量復墾,加速騰出發展的空間。
城市安全隱患點不斷減少。2013年至2015年,本市對近80家工業區外的危險化學品企業實施關;蛳蚬I區搬遷,共減少危險化學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量近46萬噸,基本完成工業園區外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的調整,有利保障了城市的安全運行,特別是城市居民的安全。
調整舉措與時俱進。頂層設計,嚴格標準。率先按照負面清單管理思路,制定了《上海產業結構調整負面清單及能效指南(2014版)》,出臺了近80個高于國家標準的地方能耗標準,嚴控重點行業項目準入,以強制性、約束性標準,配合市場化手段,倒逼資源消耗型企業調整轉型。制定出臺《上海市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差別電價實施管理辦法》,明確操作流程,對于限制類、淘汰類范圍內的裝備、產品、工藝實施差別化電價。2014-2017年完成95家企業實施差別電價。聚焦重點區域調整淘汰與轉型發展,編制《上海產業結構調整重點區域專項“1350行動計劃”》,確定了全市“十三五”重點區域專項調整路線圖及年度實施計劃。
聚焦重點,突出體量。重點聚焦鋼鐵、石化、建材、有色金屬、輕工、紡織、醫藥以及鑄造、鍛造、電鍍、熱處理“四大工藝”共八個重點行業,逐步加大調整淘汰和改造高耗能、高耗水企業,先后關停了九天鋼鐵、華誼氯堿化工F1及F2兩套燒堿裝置、電氣重型機器廠鑄件分廠等年能耗超過5000噸標準煤的84家企業,約占全市年能耗超5000噸標準煤企業數的15.9%。除寶鋼外,全市焦化爐、鋼鐵冶煉全部關停。2011-2015年,八個重點行業調整項目數量占全部調整項目數量的7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