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召開加快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大會,《關于加快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應聲落地,旨在不斷提升文創產業競爭力和影響力,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這項重磅發布含金量幾何?如此大規模的系統集成政策措施,要向哪些痛點、難點、堵點開刀?關于上海的未來發展,“文創50條”劍指何方?
內容干貨滿滿,聚焦重點產業,強調操作落地、解渴管用
用含金量十足來形容“文創50條”,并不為過。僅以土地資源供給為例,上海在主體和用地類型方面做了拓展,明確可以利用工業用房、倉儲用房、傳統商業街等存量房產、土地興辦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在符合城鄉規劃前提下,土地用途和使用權人可不變更。
“在供地方式方面,我們支持力度很大,利用劃撥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產、土地,興辦文化創意產業,連續經營一年以上,如果是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公益性項目,可以繼續按劃撥方式辦理用地手續,如果是營利性文化項目,可以按協議出讓方式辦理用地手續。”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副局長岑福康介紹。
用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的話概括,“文創50條”有三方面較為突出的特點與亮點:產業領域選擇,有重點、有突破。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典型的綜合性產業,涉及面廣、內容豐富,制定產業政策必須有所側重,有限資源要聚焦重點,以點帶面。此次則重點聚焦了影視、演藝、動漫游戲、網絡文化、創意設計、出版、藝術品交易、文化裝備等領域。實施路徑設計,可操作、能落地,真正促進產業發展。針對各重點領域,分別提出發展目標、規劃布局和需要突破的瓶頸問題,以此設計形成實施路徑的制度安排。政策支撐聚焦,對企業解渴、管用。注重以市場化指標為導向,轉變重“國”輕“民”觀念,聽取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訴求;轉變“不敢扶小、不敢扶初”的態度,將扶持重點從后期向初創階段前移,使政策真正滿足企業需求。
“‘文創50條’發布,作為一家網絡文學企業,我們十分振奮。”閱文集團聯席首席執行官吳文輝說:“上海文創產業必將借助政策東風,實現全面發展,構建更加完善的文化市場體系。閱文將以此為契機,傳播優秀網絡文化,讓創意實現價值。”
文創基礎良好,產業體量全國較大,動漫游戲等快速發展
一口氣提出“文創50條”,并非粗投亂放,而是厚積薄發多年后的臨門一腳。
早在2011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增速就跑贏GDP增幅——那一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1923.75億元,比上年增長13%,高于2011年上海全市GDP增幅4.8個百分點。截至目前,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總產出10433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2%;產業增加值3395億元、同比增長8.2%。文化創意產業成為上海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性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綜合性很強,卻未能體現在現有國家統計口徑中。2011年開始,上海把文創產業做了基本切割,形成一個目錄統計,在體制機制方面有統一的部署。”翁鐵慧介紹,“‘文創50條’是歷年上海推動文創產業發展政策的集大成,也是文創產業上海經驗的總結和延續,更集中體現上海文創產業再上新臺階的勢頭。”
上海有文創產業的良好基礎。比如影視產業,上海是中國電影發祥地,近年來快速發展,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已成亞太地區極具影響力的重大影視文化活動。又如動漫游戲、網絡文化產業,目前上海動漫游戲、網絡視聽、網絡文學產業總值位于全國第一、占全國總量一半。
上海一直在夯實文化基礎。前段時間上海推出一批重大文化設施建設,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朱詠雷介紹,上海正在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發揮重大文化項目的產業帶動作用,“一些重大項目的建設,對市場體系的構建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大力發展文創產業,也是順應上海產業發展需求的必然選擇。關聯性、輻射性、帶動性是文創產業的突出特點,“文創50條”的制定,特別注意強化文化創意產業為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服務。像選擇創意設計產業,就是考慮到其涵蓋的工業設計、建筑設計等方面,對于上海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都有重大輻射帶動作用,是提升其他相關產業能級的重要支撐點。
“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的體量在全國相對較大,未來重點要提升產業發展的質”,朱詠雷表示,上海將注重“文化+”的跨界融合發展,“上海在科技、金融、貿易和先進制造業方面有很強的優勢,如果將文化與科技、金融、貿易、高端制造業融合,潛力無窮。”
發展需求緊迫,是增強城市競爭力、滿足人民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文創50條”明確提出總體戰略目標:未來5年,文創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左右,基本建成現代文創產業重鎮;到2030年,占比達18%左右,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創產業中心;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創產業中心。
“抓文創就是抓發展、抓文創就是抓民生。”在上海市加快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強調,“上海加快文創產業創新發展,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建設卓越全球城市和國際文化大都市的必然要求,是增強城市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幾個“必然”,反映出上海文創產業創新發展加速的迫切心情。
上海“文創50條”,很務實。據了解,這是問題效果導向倒推出的成果,針對實踐難點、堵點、痛點,注重處理好政府推動與市場驅動的關系。“政府要支持文創產業發展,積極營造良好環境,同時也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把市場能夠發揮作用的領域范圍讓出來,把該放的權放足、放到位。”應勇強調。
針對企業普遍反映強烈的“難點”,用地方面,改革舉措力度很大;而針對部分產業在貿易便利化中遇到的“堵點”,如藝術品交易領域,“文創50條”將探索試點延長藝術品暫時進口貨物通關單證有效期相關政策,聯動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倉儲”功能,提高藝術品通關、展示、交易的便利化水平;針對制約不同產業類型企業跨越式發展的“痛點”,如文化裝備領域,確定將“設備研發生產納入‘上海首臺套政策’”支持范圍。
所有這些思考,都是為了在未來國際競爭格局中,給上海增添一臺更強有力的發動機。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城市的靈魂。在國際競爭格局中,最后拼的都是文化軟實力,文創產業對上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